2025年8月06日
市場上有林林種種的護膚品,從開架品牌到奢侈品牌,可謂應有盡有。
舉一個簡單例子,一支「精華」可以平至幾十元,亦可貴至幾千元。在於消費者角度而言,價錢便宜當然較容易入手,但究竟平價的是否能達到預期功效?貴價的又是否一定較優勝,抑或其實大家只是在買它的牌子標籤?
今日就和大家暢談價錢較昂貴的高端護膚品和價格親民的平價護膚品的分別究竟在哪裡,助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預算和皮膚需求做出明智的選擇。
要了解平價和貴價護膚品的分別,首先要知道一間公司開發和銷售護膚產品所衍生的所有成本:
研發成本
產品建議
HANISUL
Less More MO-A™ 深層抗老再生濃縮外泌體精華 <- 點擊選購
生產成本
產品建議
EATH LIBRARY
The Pure Wonder 奇跡美白淡斑補濕精華 <- 點擊選購
行銷和銷售成本
產品建議
OUMERE
Serum Bioluminelle™ 極致抗衰老精華
其他成本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明白要由零開始研發一件新的護膚品,並將之推出市場,所涉及的資金其實相當龐大。
產品建議
MARIE REYNOLDS LONDON
Peptide Complex 高濃度胜肽導入安瓶 <- 點擊選購
一部分的貴價護膚品品牌,特別是有專門店、大型專櫃的牌子,旗下產品價錢反映著各種奢華裝修、租金、過度的包裝、著名代言人、大型廣告、Pop Up Store、產品發佈會、派對、邀請傳媒到外地採訪等大型開銷,留給產品成分和配方的資金比重不大,所以產品本身的成分與配方並不一定提供到相等於其價錢的價值和效能。一般來說,超過 HK$2,000 的護膚品大多就是這樣;換句話說,就是賣牌子、購物體驗和虛榮心,而並非賣產品配方。
另一方面,不少較高價錢的護膚品,並非源自牌子名稱的光環,而是切切實實地反映著其質量、成分、功效和整體價值 (視乎產品類別,價位大概是 HK$400 面膜 ~ HK$1,600 精華等),例如:
成分種類及其來源
產品建議
KLUR
Powers Of Ten™ A醇胜肽抗皺再生眼部精華華 <- 點擊選購
研發與技術
產品建議
ANFISA
ÂN-DEW 杜鵑花酸抗敏抗痘淡斑精華 <- 點擊選購
配方與臨床研究
產品建議
AGENT NATEUR
holi(lift) 嫩肌抗皺緊緻精華 <- 點擊選購
生產過程
產品建議
TWELVE BEAUTY
Plant Perfection 天然抗皺緊緻精華 <- 點擊選購
平價不一定沒有好東西,但當護膚品價錢過於親民時,就必定有其原因和取捨,如原料採購、配方與技術、製造過程等因素。
成分和原料來源
研發與技術
配方與臨床研究
護膚品並非僅僅將各種成分混合在一起;它是一門精確的科學,當中關連到大量的研究、不同成分的各自效能與協同作用以及對皮膚細胞的影響、各類型高端技術與傳送機制、臨床試驗,以及穩定性研究等等。
平價護膚品的主要優勢就是價格較低,甚至經常做不同優惠,所以消費者大部分都可以負擔得起。買了回家覺得不適合時,就算停用或丟掉都不會心痛。
不過,由於平價護膚品配方相對地較簡單,使用的成分和技術亦一般,所以效果普遍有限或不佳。單純補濕可能還可以,但要做到真正的抗衰老、美白淡斑、緊緻提拉等,卻是真的需要另一個層次的成分與技術。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有否用過一些平價護膚品,覺得沒有什麼效果,甚至引起各種皮膚問題,結果要再花錢去買其他護膚品,而這個過程更是重複又重複,最終花費的金錢其實比買一支高端產品更多?
重點是,沒有效事少,破壞皮膚健康才是問題!
如上所述,平價護膚品為了壓低成本,所以除了成分來源較差外,很多亦含有酒精、合成香料、質感加強劑、刺激性或抗菌力不足的防腐劑,甚至有害物質。長期使用下來,皮膚不僅不會變好,反而會引致各種敏感、泛紅、暗瘡、發炎,甚至濕疹問題!
舉個例子,煙酰胺 (維他命B3) 雖然有效,而不論是高端抑或平價護膚品中亦隨處可見,但有兩個主要問題。首先,純度較高的煙酰胺來源和製造成本高,而廉價替代品卻可能含有會刺激敏感肌膚的煙鹼酸殘餘。所以就算同樣濃度的煙酰胺精華,來源較佳而價格較高的會見到亮肌、控油等效果,但來源較差、價錢較平的卻可能會致敏。第二,正如上面所提及,當周圍都是煙酰胺精華,那平價品牌可如何提升它的「競爭力」呢?就是將它的濃度提高至 10%,甚至 15%。問題是,很多研究一早已指出,使用超過 5% 濃度的煙酰胺一段時間後卻有機會因隨之增加的組織胺水平而引致敏感、泛紅、紅腫等過敏反應!
比起平價護膚品,高端護膚品通常會以更高效的活性成分、更先進精準的無害配方,配合尖端的技術和傳送機制,來確保能為您帶來看得到的效果。換句話說,投資一款配方優質的產品,其實比層層疊、不停轉換多種無效的護膚品更划算!
產品建議
HANISUL
Less More MO-A™ 深層補濕修復煥顏外泌體面膜 <- 點擊選購
當然,就算是貴價護膚品牌也不一定是好。正如上面所提及,部分貴價護膚品賣的是牌子、整體購物體驗及虛榮心,而非賣產品配方和效能。
作為消費者,首先要懂得如何分辨哪些是行銷噱頭下的甜言蜜語。如產品介紹有點虛無縹緲、只著重談及一兩種成分或技術而忽略整體配方、網站上沒有列明完整成分、前後對比照片過分誇張 (如一星期白了2-3度或皺紋失蹤),甚至吹噓能於 7 日內達到什麼效果,那大家一定要三思。
訂閱電郵以定期獲取最新護膚資訊!